佛光大學 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社會學系

:::
林錚
姓名 林錚
電子郵件
聯絡電話 23420
研究專長 知識社會學、社會學理論、文明社會學 (Sociology of knowledge, Sociological theory, Historical sociology)
職稱 教授
當學期授課 SY30300 當代社會學理論(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SY55900 應用社會心理學(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GE31301 社會學(Sociology)
SO13600 貧窮與救助(Poverty and relief)
年度 論文名稱
2022 林錚, 新教倫理從現代社會中絕跡了嗎?論韋伯思想的現實意涵,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vol. 34, 2, pp. 365-413, Jun. 2022
2021 林錚, 中國佛教與臺灣產業:一種意外共鳴的可能性, 思與言, Feb. 2021
2020 林錚, 韋伯新教倫理的核心概念及其西方中心主義疑雲, 思與言, Aug. 2020
2019 林錚, 西方中心主義標籤下的韋伯:試論其中國佛教觀, 思與言, Feb. 2019
2019 林錚, 中國佛教與台灣產業:一種意外共鳴的可能性, 思與言, Feb. 2019
2018 林錚, 關於「佛教中國化」概念形成的一種社會學想像, 文化研究, 25期, pp. p. 9-42, Feb. 2018
2015 林錚,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當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遇上韋伯式觀點, 思與言, vol. 53卷, 1期, pp. 頁209-246, Mar. 2015
2015 林錚, 從新教倫理到資本主義精神:從量變—質變因素來重新審視Max Weber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社會分析, vol. 1, 10, pp. 1-46, Feb. 2015
2014 林錚, 做代工,還是要建立自有品牌?胡適禪宗史研究的再檢討, 社會分析, vol. 1, 8, pp. 47-83, Feb. 2014
2013 林錚, 文化認同的建構可以立基於價值中立概念上嗎?以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書為例, 社會分析, vol. 1, 7, pp. 42397-, Aug. 2013
2012 林錚, 從中國佛教到人間佛教——韋伯理論的一次延伸, 新批判, vol. 1, 1, pp. 41-75, Sep. 2012
2012 林錚, 1689年之後,荷蘭船不再來:一種社會學解釋初探, 社會分析, vol. 1, 5, pp. 97-130, Aug. 2012
2011 林錚、鄭祖邦, 韋伯研究在臺灣:2011年臺灣韋伯研討會紀要, 社會理論學報, vol. 14, 1, pp. 133-147, Oct. 2011
2011 林錚, 韋伯論佛教在中國:一項明顯誤解還是一個未被發掘的問題?, 社會分析, vol. 1, 2, pp. 149-171, Feb. 2011
2010 林錚, 歷史學關懷如何促成社會學式提問:以一個台灣韋伯研究為例, 思與言, vol. 48, 4, pp. 221-253, Dec. 2010
林錚, 韋伯新教倫理的核心概念及其西方中心主義疑雲, 思與言
年度 論文名稱
2017 林錚, 中國佛教的產業史足跡, 台灣社會學年會, Nov. 25-26, 2017
2016 林錚, 宜蘭需要怎樣的社會學系?,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家園︰宜蘭社會變遷, May. 27, 2016, 宜蘭佛光大學
2016 林錚, 施怡廷, 高淑芬, 宜蘭需要怎樣的社會學系?,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家園︰宜蘭社會變遷, May. 27, 2016, 宜蘭佛光大學
2014 林錚, 怎樣才算是出人頭地?論史家與社會學家的一次有效對話, 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7, 2014, 新竹清華大學
2013 林錚, 怎樣才算是出人頭地?論史家與社會學家的一次有效對話, 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7-08, 2013, 新竹:清華大學
2013 林錚, 試論韋伯的中國佛教觀, 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1, 2013, 政治大學
2013 林錚, 試論韋伯的中國佛教觀, 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1, 2013, 台北政治大學
2013 林錚、SHI Zizhuo, On the Issues of Max Weber’s Writings of Chinese Buddhism, Max Weber and Chinese Culture: The Religion of China Cent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 25-26, 2013,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3 林錚, On the Issues of Max Weber’s Writings of Chinese Buddhism, Max Weber and Chinese Culture: The Religion of China Cent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 25-26, 2013,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2 林錚, 做代工,還是要建立自有品牌?胡適禪宗史研究的再檢討, 台灣社會學年會, Nov. 24-25, 2012, 東海大學
2012 林錚, 做代工,還是要建立自有品牌?胡適禪宗史研究的再檢討, 台灣社會學年會, Nov. 24-25, 2012, 東海大學
2012 林錚, 做代工,還是要建立自有品牌?胡適禪宗史研究的再檢討, 台灣社會學年會, Nov. 24-25, 2012, 東海大學
2012 林錚, 胡適禪宗史的貢獻:一種社會學觀點, 文化與科學的變奏:近代中國救世團體、信仰文化的發展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 Oct. 01-02, 2012, 佛光大學
2012 林錚, 胡適禪宗史的貢獻:一種社會學觀點, 文化與科學的變奏:近代中國救世團體、信仰文化的發展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 Oct. 01-02, 2012, 佛光大學
2012 林錚, 比較研究裡文化認同的形塑力量, 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 Jan. 07-08, 2012, 台灣大學
2012 林錚, 比較研究裡文化認同的形塑力量, 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 Jan. 07-08, 2012, 台灣大學
2011 林錚, 韋伯的「佛教中國化」論述, 2011年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10-11, 2011, 台灣大學
2011 林錚, 台灣韋伯繼受脈絡下的「士魂商才」概念, 台灣韋伯學術研究研討會, Jan. 14, 2011, 宜蘭 佛光大學
2010 林錚, 韋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種傅柯式論述秩序的重新解讀, 2010年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4, 2010, 台北:輔仁大學
2010 林錚, 韋伯的中國佛教觀:可見與不可見, 2010年台灣社會學年會, Dec. 04, 2010, 台北:輔仁大學
2009 林錚, 社會學能為海洋史貢獻些什麼?以十七世紀台灣海洋史為例, 2009年台灣社會學年會, Nov. 29, 2009, 台北:東吳大學
2009 林錚, 做為論述的儒家倫理簡史, 第一屆海峽兩岸社會理論學術研討會, Nov. 01, 2009, 浙江大學 杭州 中國
2009 林錚, Une modernité créée ou la renaissance d’une tradition ? Le cas de la thèse de l’éthique confucianiste, Biopolitics, Ethics, and Subjectivation : Questions on Modernity, Jun. 27, 2009, Hsin Chu, Chiao Tung University
2009 林錚, At the Junction of Continental and Maritime Trading Networks : Taiwan and the VOC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International Trading and Financial Hub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Rivalry and Complementarity, May. 27, 2009, EHESS, Paris, France
2009 林錚, 為何韋伯不談中國佛教? 知識版圖上一次台灣的浮現, 第四屆台灣社會理論工作坊, Jan. 01, 2009, 宜蘭佛光大學
年度 書名
2009 林錚, 韋伯的佛教觀與歐洲中心主義, 社會科學本土化之反思與前瞻:慶祝葉啟政教授榮退論文集, Apr. 2009
國家 學校名稱 系所 學位 期間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歷史暨文明所 博士 博士 2003.09 ~ 2007.02
比利時魯汶大學 社會學 碩士 碩士 1995.09 ~ 1997.06
輔仁大學 社會系 學士 學士 1987.09 ~ 1991.06
經歷類別 服務機關名稱 單位 職務 期間
專任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 教授 2021.08 ~ 2024.07
專任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 副教授 2020.08 ~ 2021.07
專任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 副教授 2019.08 ~ 2020.07
專任 社會學系 副教授 2018.08 ~ 2019.07
專任 社會學系 副教授 2016.08 ~ 2018.07
專任 社會學系 副教授 2013.02 ~ 2019.07
專任 社會學系 助理教授 2008.08 ~ 2013.01